羊城晚報記者 吳珊 馬燦
  2014年,羊城晚報“食刻出擊”欄目與讀者共同見證了食品安全重大事件;2015年,“食刻出擊”欄目將與您一起,繼續共築“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在過去的2014年,食品安全或許是食品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2014年中國全面小康進程中“最受關註的十大焦點問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食品安全(占比55.1%)。重新翻閱一條條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你會發現,食品安全大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時隔五年,《食品安全法》迎來大修,更多的違法行為有法可依;大部制改革背景下,食品安全監管效率得到提升。
  2014年,羊城晚報“食刻出擊”欄目與讀者共同見證了一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這一年,政府職能部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以零容忍的態度,嚴懲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分子,顯示了保衛舌尖上的安全的決心。
  2015年已經到來,我們希望,新的一年,監管更到位,食品更安全,消費更放心。“食刻出擊”將與您繼續共築“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法大修
  二審稿征求民意
  2014年,《食品安全法》實施5年後迎來首次大修。有專家分析稱,此次修訂體現出“重典治亂,猛藥去痾”的思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勇曾用三個“最”給予闡釋:對違法生產經營者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對失職瀆職的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實行最嚴肅的問責,對違法作業的檢驗機構等實行最嚴格的追責。
  2014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閉幕。隨即,備受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全文於29日在全國人大網站正式公佈,並再次向全國公眾公開征求意見,期限為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1月19日。
  食品安全法在修訂過程中征求公眾意見的做法,被認為是落實“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方針的好舉措、好辦法。
  上海福喜曝最大醜聞
  洋快餐遭遇信任危機
  2014食品安全事件哪家強?“福喜”是其中之一。福喜出售過期肉事件,堪稱2014年度食品安全的最大醜聞,引發了民眾對洋快餐的信任危機。
  7月20日,麥當勞、必勝客等知名洋快餐的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光通過將過期食品回鍋重做、更改保質期標印等手段加工過期劣質肉類,再將生產的麥樂雞塊、牛排、漢堡肉等賣給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等知名快餐連鎖店。一時間,眾多受此事件牽連的洋快餐店變得門可羅雀。
  值得註意的是,監管部門處理此事件時,不僅為行政罰款,而是上升至刑法層面,8月29日,上海檢方宣佈,上海福喜高管胡駿等6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批准逮捕。
  亨氏米粉鉛超標
  安全承諾無誠信
  2014年,有關嬰幼兒食品安全問題的案例當屬“亨氏”米粉鉛超標問題。8月份,知名食品生產商“亨氏”生產的嬰兒米粉被浙江食藥監部門檢出嚴重鉛超標,614盒問題批次產品被查封處理。亨氏隨即表示已對問題產品全部召回,請消費者放心。但是,有記者在廣州某大超市卻發現,問題奶粉還在出售。“召回”與“全部找回”僅差兩個字,卻反應一家企業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是否真正有誠信。
  臺灣地溝油事件
  震驚兩岸三地
  “油摻油,神仙愁”,這是地溝油案件檢測取證時遇到的最大問題。2014年9月,臺灣地溝油大案震驚兩岸三地,舉報者更是獲得了200萬元新臺幣的獎勵。
  這起案件的涉事公司是臺灣知名企業強冠公司,該公司通過將地溝油與其他油勾兌後製成的“全統香豬油”流入市場,被多家食品生產連鎖企業採購,臺灣的盛香珍、奇美、味全、味王等知名品牌受到波及,香港的美心西餅也卷入其中。
  大數據助力舌尖安全
  IT界跨界熱潮涌現
  在食品安全牽動百姓神經的同時,移動互聯網也加入了這場捍衛百姓舌尖安全的戰役。
  2014年愚人節,百度公司發佈了一款名為“筷搜”的產品,這一產品的神奇之處在於,能檢測食用油品質等功能。這隻是愚人節的一個假視頻,但幾個月後,百度大會上,現實版“筷搜”出現在人們眼前。
  去年,IT界關註食品安全,跨界熱潮涌現。“兩會”期間,馬化騰向全國人大提交的三個提案之一,就是“運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推進食品安全”;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聯合9省市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共建“食品安全雲”,網易豬、華為牛、聯想柳桃等相關報道更是讓人街談巷議。
  除了研發移動互聯網產品,食藥監管部門也在利用互聯網幫助消費者保衛舌尖上的安全,國家食藥總局“食事藥聞”APP上線,廣東省食藥部門則開發出廣東嬰幼兒配方奶粉追溯平臺。
  轉基因食品應有標識
  轉基因爭議還在繼續
  近年來,轉基因問題逐漸成為中國最具爭議性的話題之一,而在2014年,其引發的種種爭論堪稱歷年之最。這一年,可謂中國轉基因問題里程碑式的轉折年。
  3月,崔永元耗資百萬元的轉基因紀錄片問世,引發激烈討論,贊揚者有之,咒罵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或許紀錄片的拍攝思路和結論存在不嚴謹之處,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思路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國民的想法。
  知情權的獲得並非一朝一夕,需要全社會的努力。2014年8月,在昆明律師許思龍倡議下,全國近百名律師發起了針對轉基因食品標識不醒目或根本不標識問題的法律行動,讓轉基因標識不再“羞答答”。
  10月初,央視叫停非轉基因產品廣告,稱更健康、更安全的說法存在誤導。這讓與商家在產品上大肆標識非轉基因的宣傳得到遏制,從側面支持了正確標識轉基因食品。
  當月,在武漢舉行的“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肯定了央視的做法,表示根本不存在轉基因花生、葵花籽,宣傳非轉基因花生油、葵花籽油會給公眾心理帶來誤解。
  隨後,12月22日《食品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草案透露,今後生產經營者未按規定標識轉基因食品的,將被沒收違法所得和生產工具、設備等物品,最高可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甚至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
  農業部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在12月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農業部對轉基因問題的態度是在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今後將遵循‘先是非食用,然後是間接食用,最後是食用’的步驟來穩步推進。”從這裡,可以看出國家研究轉基因的決心。
  中國此前啟動了約200億元的轉基因作物研究重大專項,一些項目如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雜交種“Bt汕優63”和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根據法律,安全證書的有效期為5年,上述三個品種的證書目前都已過期,是否續發還未可知,至於商業化種植更是遙遙無期,呼籲開閘的聲音已經不時響起。
  2014年已經過去,挺轉與反轉的討論仍在繼續。
  吳珊、馬燦  (原標題:食品安全法首修 重典嚴把舌尖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66prqx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